看小说一定不要错过老黄写的《大明:从县令开始996》,主角是朱元璋老翁。主要讲述了:抄书的时间过的很快,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午饭时间。午后就是今天的重头戏,城外鱼塘承包仪式。中午两点,衙门外已是人山人海。各型各色的人员,不顾烈日的暴晒,全都蹲守在衙门口,等待着有可能改变自己一生的契机。朱…
《大明:从县令开始996》精彩章节试读
第11章
抄书的时间过的很快,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午饭时间。
午后就是今天的重头戏,城外鱼塘承包仪式。
中午两点,衙门外已是人山人海。
各型各色的人员,不顾烈日的暴晒,全都蹲守在衙门口,等待着有可能改变自己一生的契机。
朱元璋父子俩今天难得睡了个懒觉,日上三竿才各自醒来,主要是被昨晚的“大宝剑”弄的有些疲惫。
身为大明最有权势的两个男人,在套餐选择上,自然选了最高级的全套服务。
“爹,您昨晚没让龙精外流吧?”
“咳咳!咱还要问你呢,拉走那个娇小可爱的技师后,有没有在另一个房间乱搞?”
“爹,食色性也,儿子血气方刚,这擦枪走火在所难免,但儿子保证已经做了万全的防范措施,绝不会在外留下种子。”
朱元璋这才满意的点点头不再过问,主要是他也是当事人,没资格多说,心虚…
而毛镶,顶着俩黑眼圈无精打采的跟在两人身后。
作为锦衣卫指挥使,皇帝出行在外,护卫是他的首要任务。
所以在俩老板身心愉悦之时,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昨晚,他就在两间情趣房外来回走动听墙根,只要里面一有不对劲的声音,他定会第一时间破门而入,救老板于危难之中。
就这样,在房内传出的靡靡之音陪伴下,直到深夜,毛镶才等到两个房间先后开门,俩技师依旧一身整齐的职业套装,挽着小竹篮踩着高跟鞋啪嗒啪嗒的从他面前经过。
“客官,大宝剑了解下…”
毛镶可不敢,这可是皇帝一起大宝剑过的,自己要是也那啥,岂不是欺君之罪。
不过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皇帝的心腹之人,毛镶知道现在最重要的事,是怎么替皇帝处理“后事”。
他从阴影中召出一人,轻声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这人听后看向技师消失的方向,然后再次消失在黑暗中。
安排好事情,毛镶这才敢去休息,而且他还从俩技师走出房间的顺序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皇帝比太子持久。
……
烈日下,三人混在人群中,朱元璋看着这么多人等着衙门开衙,还是对陈林这种朝九晚五,还要午休的做派十分不爽。
可人家即使这样,照样能把句容县治理的井井有条,你能说什么呢?
“老乡,今天又是打官司吗?这么多人。”
一白发老翁戴着斗笠,回过头看向朱元璋:“哪有那么多官司,咱句容县太平着呢。”
“今天是城外数千亩鱼塘承包和句容水库养殖承包,老汉我也想承包个十来亩鱼塘,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被抽中。”
承包….鱼塘?
这小子又搞什么花样?
“开衙啦——”
随着衙役一声高呼,所有人在衙役们的组织下,有序的涌进衙门内。
陈林高坐上首,在现场数十个吏员衙役的烘托下,倒是有几分官威。
“诸位乡亲,想必这次鱼塘承包,你们都有详细了解过了。”
“具体的注意事项本官就不重复了,有意向承包的现在就可以上缴地契抵押,开始吧!”
朱元璋听的一头雾水,拉住刚刚那个白发老翁:“这还要抵押土地?”
老翁伸着脖子看着前面在排队的人:“等会给老弟解释,我先去交下地契。”
不久,老翁就弄完手续来到朱元璋身边,手上拿着一张单据:“老弟你看,这是县衙开的收据,上面明明白白写着县衙收到老汉多少土地,有县衙大印和县尊大人亲笔签字。”
然后折好小心的放入怀里:“这可是宝贝,县尊大人的签名啊!”
朱元璋一脸黑线,一签名有什么好稀罕的:“老乡,现在能跟我说说这承包是怎么回事吗?”
老翁指了指一旁的台阶,示意朱元璋坐下。
“这鱼塘啊,是县尊大人在修建灌溉沟渠时顺带做出来的一个项目。”
项目?朱元璋有些懵圈,怎么都是些没听过的名词。
老翁继续说着:“就是将原先的一些小池子扩大,一些低洼荒地挖成池子,然后引水灌入就成了一个个鱼塘,而且都是连通沟渠,是活水。”
“可这些地也不是平白得来的,除了荒地,绝大多数都是在一些乡绅老爷手上买来的。”
“所以想承包鱼塘,就得用同样面积的土地交换,哪天你不想承包了,再去赎回自己的土地。”
“如果你想长期承包,也可以直接买断,相当于这片鱼塘就是你的了。”
“而且,县衙还提供鱼苗、饲料和养殖技术呢,没钱买还能跟县衙贷款,就是赊账。”
“当然,鱼货收获后,要连本带息还给县衙。”
朱元璋父子俩认真的听着老翁的解释,看着衙门内闹哄哄的景象。
一些地主士绅似乎很看好鱼塘的前景,一下就想承包了上百亩鱼塘,但大多数农民却是很谨慎,只拿出一两亩土地,联合亲戚邻居一起试试水。
朱元璋问道:“那你们县令要这么多土地干嘛?”
老翁回答道:“听说县尊大人招收了很多贫民,去种啥玉米红薯的,听说亩产量很高。”
“因为土地不够吧,听说好些人因为没地种都去工地上当苦力赚钱了。”
“工地?”
“是啊,道路修建、陶管铺设、还有一些作坊也要盖,县尊大人开的工钱可不低,在咱句容县,只要不是懒人,混口饭吃很简单。”
朱标在旁问道:“既然那玉米红薯产量很高,你们为什么不去种这两种粮食?”
老翁笑着点了点朱标:“年轻人啊,这种地可是关乎人命的大事。”
“虽然我们都很相信县尊大人,可这新粮之前谁都没种过,万一有个什么情况,最后颗粒无收。”
“你敢赌吗?反正老汉不敢。”
“还是等等再说吧,反正现在日子也美着呢,不差这几个月时间…”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看着陈林和士绅地主们在那激烈的讲价扯皮。
心想这小子倒是把所有事情都算的好好的,连百姓的心理都摸的通透。
第一季新粮的丰收看来是没放出去消息,是怕消息一经传出,百姓们情绪太高,争着抢着要种新粮,怕到时候粮种不够出乱子,这才隐瞒下来。
朱标感叹说道:“看来咱们之前高坐朝堂,拍着脑袋就将田间地头的一些事做了决意,是有些想当然了。”
朱元璋说道:“知错就要改,回去后你好好研究下这些年的劝农政策,特别是底下的人,就怕一些官吏从中搞鬼,好好的一些惠农政策最后却变成伤农了。”
小说《大明:从县令开始996》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