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网络作者天下无二汪的新书穿成皇子:暴君求我为大明续命推荐大家阅读,主角是方以智汤若望。主要讲述了:两个少年挤眉弄眼的带上门,小跑而去,方以智有些窘迫的期期艾艾。“太子殿下有所不知,小女已经许配给武清侯家的小侯爷李极臣,本来准备今年年底完婚,这不是,唉!”鹏哥不是精虫上头,到他这个身份,注定是政治联…
《穿成皇子:暴君求我为大明续命》精彩章节试读
第12章
两个少年挤眉弄眼的带上门,小跑而去,方以智有些窘迫的期期艾艾。
“太子殿下有所不知,小女已经许配给武清侯家的小侯爷李极臣,本来准备今年年底完婚,这不是,唉!”
鹏哥不是精虫上头,到他这个身份,注定是政治联姻,与其后面捏着鼻子收,不如自己先定下来。
今后也有个患难夫妻的美谈不是?无论如何,他要把方以智牢牢绑在自己的战车上,至于美貌的小宫女费氏,反正不会亏待她的。
“武清侯?那个吝啬鬼的子孙能有什么出息?这事就这么定了,别说武清侯了,我皇妹定的都尉周显,都被我否了,什么东西!”
鹏哥一锤定音,开玩笑呢?谁敢跟大明储君抢媳妇,大比兜子甩起来抽。
“我也不是急色鬼,大局为重,等我们到山东安顿下来,明年再说,先定个名分”。
“太子殿下你不去金陵?”
方以智一听这话就急眼了,闺女婚事可比不上国事重要。
“曼公先生,你觉得金陵城那帮人,会在意我父皇和我的死活?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时候为了各自推举的新皇,他们正闹得一地鸡毛!”
方以智痛苦的闭上双眼,是啊!以那帮蝇营狗苟的高官显贵,这简直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的事。
从京城到金陵一路两千两百里,正常马车驴车行路需要两个月,骑马要一个月,坐船快些也要二十几天。
先皇殉国的噩耗,肯定已经传到金陵,如果真是忠臣,这时候勤王军前锋骑兵都应该到城下了。
如今马毛都没见一根,好笑不?呵呵!
“可是山东经历登莱之乱、建奴入关劫掠,本身灾情极重,斗米千钱,贼寇肆虐,民不聊生,以此为基,粮饷皆乏”。
方以智虽然只是个小小的七品翰林院检讨,但是在六部轮流实习,参与政务,所以对各地的情况都有了解。
“我准备实行新卫所制、兵民一体、耕战一体、军事独裁!”
“嘶!”
方以智倒吸一口凉气,太子殿下这是要另起炉灶,完全和原有的大明模式脱钩,他原有的顾虑一扫而空。
是啊!这种天下大乱之时,什么府县制、募兵制都不好使,只有复古,耕战一体,战时为兵、闲时务农。
不然拿什么解决粮饷?收税?呵呵!大明税收就是个毫不可笑的冷笑话,真正有钱有势的不交税,把底层百姓头皮都快要割没了。
“前期不打出储君旗号,等站住脚后再说,暂时还没走,曼公先生,你是翰林,帮我弄两份圣旨。
山东卫都指挥使(正二品)汪鹏,兼山东总兵官,你先任职山东巡抚,咱们名正言顺的去接手齐鲁之地”。
“没印和空白圣旨啊?”
“随便找个木石刻一下,空白圣旨我一会儿去搞,对了,那啥常用的宝玺你都刻一下,全部由你保管,需要用时,你就直接写”。
“这这这……”
“事急从权,我是大明储君,我相信你,这就行了!”
“太子殿下,微臣必不负所托!”
“嗯!对此我坚信不疑!”
……
鹏哥把闯逆在一片石大败,建奴即将进京的消息一说,方以智急的在屋内团团转,雪上加霜莫过如此。
“没事!我估摸着还有两三天时间,闯逆明天沐猴而冠,后天就开始往南逃窜,我们应该有一天窗口期,可以办很多事”。
鹏哥面不改色,把自己下一步要做的事娓娓道来,听的方以智连连点头称是。
他是定王和永王的讲官,和皇太子接触不多,如果是太平年月,估计他会有所怀疑这太子是不是被人假扮的。
但是现在是什么时候?天塌地陷、火烧眉毛、大难临头。
一个有胆魄、有韬略、能决断、还有一身莫测高深的武艺,这是天佑大明,列祖列宗庇佑啊!
“曼公先生,我还有事,先行告辞,这几日务必不要出门,联络的事情由海峰负责”。
“殿下你身负重任,万万不可轻易涉险,来日方长,不必急于一时”。
“我明白的,放心吧!五月初一我来接你,此事不宜走漏风声,这座城里其他人我信不过”。
“一切听殿下安排!”
“好!那就这样,曼公先生,告辞!不必送!”
鹏哥毫不拖泥带水,转身就走,估摸着也快到丑末寅初了(凌晨三点),他还有极其重要的事情要去办。
到门口喊上徐海峰,出门就走,还有两位重要人物一定要带走,谁啊?一个是后世扬名的“汤若望”,一个是毫无名气的“焦勖(续)”。
汤若望不用多说,原名约翰·亚当,西历1592年5月1日,出生在普鲁士公国莱茵河畔科隆城,一个叫沙尔·冯·白尔的贵族之家。
这人可不得了,抛开虔诚的教徒身份,他可是上过中学(三王冕中学)和大学的教育(罗马德意志学院)。
数学、天文学、地理学、机械力学、化学等科目成绩优异,被学院晋升为神父,成为学院教师。
毫不夸张的说,汤若望是这个时代站在科技顶峰的少数精英。
西历1619年7月15日在金尼阁的带领下,汤若望、邓玉函、罗雅谷等传教士,从葡萄牙里斯本启航东渡抵达了澳门,被安置在圣·保禄学院。
自从利玛窦开创“合儒超儒”的传教策略后,传教士们开始学习“官话”,入乡随俗,换上儒服,习惯大明生活,并潜心研究经史,寻找其中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
这些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又熟读汉文典籍的洋和尚,自然赢得了大明文人、士大夫好感和信任,从而达到传播信仰之目的。
后世的人回顾这段历史,扼腕叹息我大明被天灾人祸,打断了最重要的进程。
这个时代,其实东西方科技差距并不算太远,各有所长,只要稍稍再努力一点,就能赶上并超过西夷。
这些传教士不仅仅是带来了最新的西夷科技进展,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科学理性的思维,而这一点往往被忽视。
鹏哥不会啊!把这些人才留给伪清?虽然这些建奴在历史上并没把洋和尚当回事,但是谁敢保证这一点。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不上路子,就直接杀掉,鹏哥连眉头都不会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