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是陸源林茜的小說農場物語推薦給大家閱讀,故事精彩紛呈,引人入勝,主要講述了:停好電動車,陸源走進過去一看,發現攤子上立著大小20多個菌包,上面還長著品相不錯的平菇。“走過的瞧一瞧看一看,最新鮮的平菇,菌包都沒下啊,絕對鮮美可口”“帶菌包一個8塊,兩個14塊,平菇摘下來以後澆水…
《農場物語》免費試讀第38章:既然是這樣,我也可以自制菌菇包…
停好電動車,陸源走進過去一看,發現攤子上立著大小20多個菌包,上面還長著品相不錯的平菇。
“走過的瞧一瞧看一看,最新鮮的平菇,菌包都沒下啊,絕對鮮美可口”
“帶菌包一個8塊,兩個14塊,平菇摘下來以後澆水還能再長哈!種的好還能收3-4次,最新鮮的美味不容錯過!”
攤主是個看上去有點黑的年輕人,穿著一套樸素的冬衣,腳下的鞋子帶著泥巴,在攤位旁立了個牌子就不停吆喝著。
周圍的路人看著面前品相不錯的平菇紛紛有些意動,但聽到價格又有些猶豫。
要知道,就算是「大型連鎖生鮮超市」的精品平菇,也不過12塊一斤,路邊農貿市場的大部分也就7塊一斤,更何況這裡還是批發市場,這裡的平菇你要是願意挑,能低到3塊錢一斤,拿貨多還能更低。
這個菌包上長個大平菇固然好看,但估計其總量不過400g,優點是大概率沒有泡水,缺點是這400g裡面是算了平菇的根系的。
就陸源一個抬眼估算,這根部大概都得有個100g左右,可正常食用的範圍大概300多g。
他這個用的還是單頭的菌包,只有一面生菇,看底下袋子的大小,應該是1.5kg乾料的小號菌包。
按著這個品相來賣,摘下來價值2塊,菌包的價格一般在2塊左右,賣8塊確實有點溢價了。
陸源看了一會,大概最後有3-4個人花錢買了,基本都是帶著孩子的母親,相對於網上購買的菌包來說,這個菌包至少已經長了平菇出來,從她們的視角,可能是拿去放在陽臺上,給小孩做養殖玩具。
退了出來,陸源思索了一下,邊往裡走邊對著觀眾說著。
“只從成本考慮,2塊不到的菌包胚,培養7-12天,然後賣8塊,肯定是個穩賺不賠的買賣”
“而且那個菌菇包能看出來不是「頭菇」,應該是收過一次了,所以利潤更大”
【已經收過一次了嗎?】
【那還能出菇嗎?】
【別買這玩意,我就網上買過,種了12天毛都沒長】
【樓上的你買到假的了吧,還是放在太陽下了?我買的就長出來了,不過第二次就長的不行了】
【我家做菌菇繁育的,我只能說這東西你網上買純看店家的良心和你自己的運氣】
…
陸源看著彈幕點了點頭。
“這麼說確實沒錯,因為一個菌包想要正常種出菌菇除了種植的注意事項外,還與原本的菌菇包成分密切相關”
他說著找了個米店,這家門口一個角落有賣「穀糠」
指了指穀糠,他繼續說。
“因為在採購,所以關於菌菇包各品類的科普就下次再說,只談菌包本身”
“理論上,菌包越大,裡面蘊含的營養物就越多,對應的蘑菇產量就會越多,收取的次數就更多”
“但大部分人沒法確定商家賣的菌菇包裡面培養料的狀態,也認不出菌絲的狀態,家庭培養有時候也會出現忘了或者操作失誤的情況”
“這種都會影響出菇,可能你買的時候是2.5kg的包,養了一茬,收了2-3斤就不長,這都是常事”
接著他撈了一把穀糠。
“菌包的核心是培養基,說白了就是混合的植物纖維,所以包含的材料眾多,大部分常見的都是副產物,例如:木屑,棉籽殼,穀糠,玉米芯,麥麩,樹皮杆,椰槺…”
“選擇幾種,按照比例混合後裝袋,然後用水蒸氣對它們進行高溫消毒,冷卻後就是我們常見的菌包了”
“這東西成本根據材料不同,在1.1到1.8之間徘徊,最多也就不過3塊錢”
陸源說著站起身。
“接著就是植菌,這個事情上,手工和商用差距挺大的”
“商用的情況下,一般都是試管培養,把需要的菌類提取然後在試管中培育,接著將母種移植到菌包上,長出後,再分別投入其他菌包進行大量生產”
“這種方法適用於培養新的蘑菇品種,或者是進行品種改良”
“要是我們在家裡想養個玩,或者自己養著吃就不用這麼麻煩”
他說著起身在蔬果的區域翻找,不一會就找到一個小攤。
攤主是位年紀很大的老人,她面前擺的就是很家常的幾種小菜,其中一邊就有平菇。
只不過她這個平菇就沒有之前見到的模樣那麼好看了,要把這種品相放到某些超市,恐怕都要當殘次品處理了。
“大娘,這個多少錢一斤”
“3塊2”
“那給我來4斤”
“年輕人,辣椒要不?”
陸源看了眼長得歪七扭八的辣椒,點了點頭。
“也拿兩斤吧”
“好”
付了錢,老人臨走還送了陸源一把小蔥,拿著袋子找了個位置,陸源從裡面拿出平菇。
“這個老人買的平菇,不是從菌包里長的,看根部就能分辨,這底下有腐壞的木屑,這應該是腐樹生的菌菇”
“倒不是說這兩種菌菇有什麼特別大的區別,長相上反倒是菌菇包的更好看些,但是我是想留一部分根系下來自制菌包,那這種情況下商超裡面的那種純食用平菇就不適合我了”
拎了拎手中的袋子,陸源點了點頭。
沒有繼續之前關於菌菇包的話題,因為他已經決定自制了,到時候對著製作的過程補上後續會更加淺顯易懂。
逛了一圈蔬果區,陸源買了不少便宜的蔬菜,肉也補充了一點,雞蛋還有一些可以暫時不用買。
再去邊上的二手市場轉了一圈,看倒是看上了一個二手的冰箱,但人家喊價650,陸源權衡一番還是放棄了,這個價格要是蔬菜搭配著臘貨吃都夠活兩個月了。
接著就是麵粉,這次陸源直接拿了一袋,還買了一包玉米麵。
能泡著吃的菜也補充了一部分,陸源最後還想買個大缸去醃鹹菜,最後發現買很便宜,送卻很貴,只得放棄。
穀糠他沒有,當時收穫的水稻是以穀物的形式賣掉的,所以這次他又買了些粗糠,等到要買椰槺的時候,他才猛的發現一件事。
“帶不走啊這…”
不過只轉眼間,他就將目光放在了身後的節目組上…
一番談價還價,陸源以“你不幫我帶,你這車也是要跟著我跑”為理由,成功說服副導,以35塊的運輸費價格,將手中的重物全都搬到了節目組的車上。
見到有付費貨車了,陸源又反身回去採購了一番,這才慢悠悠騎著電動車往家裡開去。
“一來一去省了35,這都能做十幾個菌菇包了,正好回去就開工”
小說《農場物語》試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