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文學
百萬書友的精神家園

林煜小說在線免費閱讀(大明世界突變,背後竟是我手筆無彈窗無刪減)

《大明世界突變,背後竟是我手筆》中的人物設定很飽滿,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現的價值,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同時引出了林煜的故事,看點十足。《大明世界突變,背後竟是我手筆》這本連載中歷史腦洞小說目前更新到了最新章節第198章 阿拉伯數字,已經寫了421117字,喜歡看歷史腦洞小說的書友可以試試。

一、作品簡介

你喜歡看小說嗎?一定不要錯過霸道總裁胖總的一本新書《大明世界突變,背後竟是我手筆》,主角是林煜。主要講述了:遷都南京,強盛的大明頃刻間就會分崩離析。定都北京,百年之後邊軍廢弛,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就是強行削藩帶來的後遺症了。無解之局?怪不得此前林先生,既未多言今上遷都南京,也沒明言定都北京,想必也是實……

大明世界突變,背後竟是我手筆小說免費閱讀

二、書友評論

物質決定意識。應該是工業革命帶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但是當時的宗教以及思想阻礙了繼續發展,於是思想革命應運而生,為生產力的發展掃清了障礙。
而不是思想革命決定工業革命的產生。

發現另一種看歷史的視角,言之有物。大大千萬千萬不要斷更啊!💪

作者對於社會和經濟的認識水平,超過99.9%的社會人士。目前這個分數過低了

下次是不是換成朱佑樘跟朱厚照父子?套一個名字又成了一本小說

你主角就在牢裡當金手指吧捂臉

三、作品賞析

遷都南京,強盛的大明頃刻間就會分崩離析。

定都北京,百年之後邊軍廢弛,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就是強行削藩帶來的後遺症了。

無解之局?

怪不得此前林先生,既未多言今上遷都南京,也沒明言定都北京,想必也是實在有些進退兩難。

不對,林先生何等博聞才略,就連困擾歷代王朝的黃淮洪泛,都有辦法解決,更遑論只是遷都與否的問題。

于謙心中對林煜愈發敬重,不論是此前指出未來三百年的黃淮洪泛問題,還順帶給出瞭解決之策。亦或是今日引經據典,談及歷代皇朝的天命正統論,並從中延伸出如今大明所有人都未察覺的邊防隱患。

果然,林先生不是一般人,必須力勸太子和陛下,不可為國朝錯失一大人才。

其實于謙有些想太多了,早在朱高熾派他與太子一起,二次入獄,就已起了留人的心思。

就這麼直接赦免也許不太妥當,但殺頭改流放也不是不行。

于謙尚在思慮,朱瞻基卻已再度開口問道:“林先生,邊防軍事之隱患,您已經講完。那還有一個財政土地,問題又是出在哪裡?朝廷削藩補償藩王俸祿賞賜,雖有些耗費,卻也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不錯,還會舉一反三了。”

林煜放下酒碗,笑呵呵道:“這個問題,其實比剛才還要簡單。你倆也是朝廷命官,只要出去以後隨便看看,從洪武初年至今為止,大明登記在冊的宗室子弟,每年有什麼變化,就清楚我說的財政土地是什麼意思了。”

朱瞻基有些發懵,這與洪武初年到現在,宗室子弟的每年變化有何關聯?

他一時想不透,準備細問,卻看到林煜此刻正在鋪床,明顯打算睡覺休息,想了想還是沒有開口。

今天聽到的已經夠多,差不多該叫錦衣衛告知父皇,看看父皇有何想法。

畢竟,這可涉及到了父皇要遷都南京的國策,容不得半點馬虎。

……

消息通過錦衣衛遞送皇宮,已經快至黃昏。

朱高熾剛剛結束一天的勞碌疲憊,雖然此前永樂帝在位時候,基本上國家大小事有大半都是他在做,與皇帝沒啥區別。

但,等到真的當上了皇帝,這份責任與擔子,還是讓他感到沉重而又疲憊。

“陛下,這是錦衣衛從天牢遞送的密奏。”貼身內侍雷震遞上一封奏本。

朱高熾神態放鬆,斜靠在龍椅軟榻上,接過奏章悠悠翻看起來。

僅僅過了片刻,本來還朱神色輕鬆的朱高熾,瞬間變得嚴肅。他從軟榻起身:“宣楊士奇、楊榮、金幼孜、黃淮、夏原吉即刻入宮來見朕!”

“是。”

雷震不敢怠慢,急忙前往內閣傳詔。

半個時辰過去。

楊士奇、楊榮、金幼孜、黃淮、夏原吉行五人,在皇帝近侍雷震的引領下,急匆匆就往謹身殿趕去。

“士奇兄,你說陛下為何突然間,就急匆匆詔見我等?”楊榮邊走,邊對領頭的楊士奇問道。

如今大明雖廢除了宰相,設立內閣制,但內閣首輔的制度化,還要等到天順年才會正式出現。

此時最多隻習慣性稱呼內閣的主要柄政者,即首席大學士為“首輔”。

而楊榮便是前“首輔”,楊士奇則是新君新內閣的新“首輔”,漸漸總攬內閣機務。

楊士奇沉思片刻,說道:“為人臣者,不可輕易揣度君王。然陛下仁厚,體恤臣民,若非緊要機務,不會在下值之後,急匆匆詔見我等。”

“此言有理。”

楊榮、金幼孜、黃淮、夏原吉四人微微點頭。

因為按規矩,外臣進皇宮不能走正門,除非登極大典,或者傳臚唱名。

所以幾人七拐八拐,又走了大半路程,才總算到達謹身殿。

楊士奇帶領眾人進殿,對著皇帝躬身行禮。

“免禮,賜座。”

“謝陛下。”

待到五人盡皆坐下,朱高熾目光這才依次掃過。

楊士奇,永樂年間官至翰林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新君登極,升任禮部左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前天又新加少保銜,總攬內閣政務。

楊榮,與楊士奇同為永樂朝翰林學士,併兼文淵閣大學士。

有過數次隨駕親征,朱棣甚至親切稱呼其為“楊學士”。

新君登極,加官太常寺卿,本月又加少傅兼謹身殿大學士。

金幼孜,履歷與楊榮基本一致,上月加官戶部右侍郎,本月再加太子太保及武英殿大學士。

黃淮則比較特殊,剛從詔獄出來不過一月,皇帝升其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學士,配合楊士奇輔政內閣事務。

最後的夏原吉,倒是與黃淮、于謙類似,為人性格剛直,甚至敢於公然反對北伐,然後就被盛怒的朱棣投入詔獄。

同樣也是等到朱高熾登極了,這才官復原職,雖然沒能入閣輔政,但卻提出種種為國節流的政治舉措。

比如廣開海禁,片板不得下海,免除賦役,讓百姓休養生息,遷都南京,減少戰爭,節省漕運開支……而且普遍都得到了朱高熾的贊同與支持。

可以說,這五人目前便是朱高熾這位新君如今的核心政治班底了。

“朕今日召集諸卿前來,卻是得到了一封奏章,一封關乎我大明百年國運的奏章。”

朱高熾說著,就將案上的密奏由太監發下,交給楊士奇五人傳閱。

一聽竟是關乎到大明國運,五人都是眉頭微動。

楊士奇作為內閣首輔,理所當然第一個閱覽。

在恭謹接過奏章,才翻看幾頁後,楊士奇初時疑惑,緊接皺眉,隨即便是大為震撼。也不去看完,就急匆匆詢問道:“陛下,不知此奏是出自朝中哪位臣僚之手?”

朱高熾搖頭:“此奏非是來自前朝,而是出自天牢。”

“天牢?”

楊士奇有些意外。

朱高熾隨即便將天牢與林煜之事,向楊士奇五人和盤托出,包括此前交付內閣、工部擬定,以“束水攻沙”為新切入點的治河理論。

本來楊士奇聽到天牢就已經很吃驚了,如今一聽陛下之前得到的計策,以“束水攻沙”來大治黃河,竟然也是出自此人之手。

楊士奇沉默許久,才嘆息道:“此人的確為國之棟樑,都察院於御史所言不虛。”

朱高熾微微點頭:“只是如此棟樑之才,如今卻為天牢死囚……”

沒人接話,也是不敢接。

謀逆大案,可不是簡簡單單,三言兩語就能解決的。

除非皇帝親下聖旨,否則就算內閣出面,也實在不好插手。

對此,朱高熾也未多說,如何處理這件事,暫且不著急。

現在的重點,還是在於林煜說的大明邊防隱患問題,由削藩帶來的嚴重後患。

若按林煜的說法,削藩破壞了洪武時期的塞王九邊防禦體系。

雖然永樂帝及時彌補,但破漏的牆壁就算修好了,也不可能恢復如初。

再加上大明五次北伐漠北,又嚴重損耗了財政國庫。

照這樣下去,大明邊防可能用不了百年,真的會嚴重廢弛。

屆時但凡有草原異族崛起,頃刻間就是山河破碎,國破家亡。

用林煜的話來說,就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可不是什麼好歸宿!

而遷都南京,林煜同樣也不認可,一旦遷都南京,那本來還有三百年國運的大明,可能立刻就得分崩離析,到時候能有個南朝都算運氣好了。

朱高熾現在無比慶幸自己沒有著急遷都,就連旨意都沒下,只是放出了點口風消息。

於是針對林煜的問題,召集內閣能臣們集思問策。

楊士奇皺眉苦思,另外的楊榮等人同樣也是沉思無言。

他們都是文臣,不說對兵書一竅不通,卻也最多隻能看得懂軍報文書。

對於戰略兵事,連朱棣這種頂級戰略家都沒想到,也沒能解決的問題,讓他們來想辦法,屬實是有些難為人了。

朱高熾見無人開口,雖有失望,卻也沒有表露。

正要開口寬慰眾臣,突然夏原吉抬起頭來。

“陛下,臣有話說!”

小說《大明世界突變,背後竟是我手筆》試讀結束!

繼續閱讀

評論 搶沙發

登錄

找回密碼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