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本小說《忤逆不孝》,主角是朱高熾朱高煦,主要講述了:走進徐膺緒書房,果然涼快。朱高熾也不客氣,端起備好的冰鎮西瓜汁猛灌幾口,頓時來了個透心涼心飛揚,渾身上下的毛孔都舒張開了。甚爽!徐膺緒對奴僕道:“留一個小窗透氣,其餘門窗都關上罷,免得涼氣漏了,你們在…
《忤逆不孝》免費試讀3章 外戚
走進徐膺緒書房,果然涼快。
朱高熾也不客氣,端起備好的冰鎮西瓜汁猛灌幾口,頓時來了個透心涼心飛揚,渾身上下的毛孔都舒張開了。
甚爽!
徐膺緒對奴僕道:“留一個小窗透氣,其餘門窗都關上罷,免得涼氣漏了,你們在外面候著,我和世子殿下聊聊天。”
等奴僕們關好門窗離開後,徐膺緒指了指書架,“我這裡有幾冊孤本,頗為獵奇,殿下若是有興趣,翻翻看?”
朱高熾本來沒興趣,卻見徐膺緒挑了挑眉。
顯然不是讓自己看書這麼簡單。
於是起身,在書架前挑看,徐膺緒也上前,兩人面對書架背對門窗,徐膺緒這才低聲道:“拿韻書,指字言說不方便之事。”
錦衣衛猖獗,徐膺緒也不敢篤定魏國公府就沒有錦衣衛的眼線,必須謹慎行事。
朱高熾秒懂,暗暗佩服。
不愧是讀書人!
這才是波詭雲譎的政治鬥爭啊,自己穿越前在基層混的那幾年仕途,雖然也有競爭,但和這一比,簡直兒戲。
拿了一本南宋時期的《韻補》,兩人在書桌前後落座。
朱高熾將書放在桌子上,隨意翻著,一邊笑道:“這本南宋時期的韻書,和我大明太祖陛下時期由樂韶鳳、宋濂編寫的《洪武正韻》有頗多出異啊。”
看似漫無目的的翻看,又隨意的指了個字,“比如這個字,釋義就有頗多出入。”
一個“宣”字。
徐膺緒很是高興,他其實和朱高熾接觸不多。
但沒料到世子如此聰慧。
聞言笑道:“確實,不過變來變去,終究還是萬變不離其宗,其核心結構依然是千年以來的傳承,這個字,如今又和盛唐時期的釋義分外相仿。”
朱高熾沉默著翻書,他要體會出一下徐膺緒話裡的言外之意。
宣,是指徐輝祖去宣府的事情。
徐膺緒說核心結構是千年傳承,又說和盛唐相仿,肯定別有深意。
什麼是千年傳承?
結合局勢,應該是指皇權。
盛唐的話……
亡與藩鎮!
那徐膺緒這番話的意思就隱約猜得出了:徐輝祖去宣府,是朱允炆為了穩固皇權,針對燕、寧兩大藩王的軍事舉措。
這倒是在自己的推斷之中。
又看似隨意的指了幾個字,道:“這幾個字倒是更復雜了一些。”
徐膺緒嗯嗯點頭。
雖然是倒看,但也難不住他。
朱高熾指的分別是“臣”、“侍”、“變”,字倒是看清楚了,可他也要思索一下殿下想通過這幾個字詢問什麼。
片刻後笑了,“這都算是正常的變動。”
朱高熾聽懂了。
但也更迷茫了。
徐膺緒話裡意思,是說朱允炆最近親近的朝臣和內侍,一切正常,還是登基後的那一批人,可若還是齊泰黃子澄這些人,為何會導致削藩策略的變化?
而且自己三兄弟還被留下來當質子了,都和歷史上不同。
肯定有誰被徐膺緒忽略了。
而這個人就是這一切的幕後推手。
削藩策略的變化、自身作為質子,這兩件事都已成定局,無法更改,當下是想辦法逃離應天回到北平,於是又笑著問徐膺緒,“舅父,忽然想起一事,我這幾日水土不服,又剛中暑,今天如廁不是很好,還請舅父吩咐一下,在燉的雞湯裡放些何首烏。”
何首烏通便利尿。
徐膺緒起身推開門,對奴僕道:“去吩咐廚房,趕緊給燉雞里加些何首烏。”
回來坐下,笑道:“雞湯才熬了不久,還請殿下耐心等候。”
一語雙關。
徐膺緒明白朱高熾的意思。
何首烏,何,如何的意思,首,在當下兩人討論事情的語境中,可理解為燕王所在之首,自然是指北平。
意思是如何回到北平。
朱高熾微微頷首,“煩勞舅父了。”
徐膺緒哈哈大笑起來,“一家人不說二家話,估摸著你三舅父也快回來了。”
這話也有深意。
明確的告訴朱高熾,不止他會幫忙,還有三舅父徐增壽。
朱高熾略略放心了一些。
如果沒記錯的話,大舅父徐輝祖是建文純臣,靖難之後若非母親徐氏求情,徐輝祖就不是被朱棣幽禁一輩子那麼輕鬆。
三舅父徐增壽則是完完全全的朱棣擁躉。
朱棣大軍殺過長江直逼應天的時候,朱允炆當面質問徐增壽,你不是說燕王不會造反嗎,現在大軍都過了長江!
徐增壽無以為對。
朱允炆怒不可遏,當場拔劍砍殺了徐增壽,朱棣登基之後追封徐增壽為定國公,開創了徐氏一門兩國公的輝煌。
而歷史上,仁胖胖三兄弟能回到北平,也是徐增壽的功勞。
現在又得到了二舅父徐膺緒的支持。
雖然歷史軌跡改變了,但至少自己擁有了可以搏命的機會。
正思忖間,有奴僕敲門。
徐膺緒起身,開門後聽那奴僕言說了片刻後,微微頷首,道:“我知道了,你下去吧,嗯……安排晚膳了罷,去喊一下妙錦。”
回來坐下,笑道:“你三舅父剛才到了大門外,忽然想起還有公事沒辦完,又回五軍都督府去了,估摸著今晚的雞湯他是趕不上了。”
朱高熾心裡咯噔一下。
不對勁。
徐增壽肯定是回來時聽門子說自己來了,所以找了個藉口刻意迴避,他不是朱棣擁躉嗎,為何會如此反常。
徐膺緒卻很淡定的道:“別多想。”
他是知道三弟的。
正因為支持姐夫朱棣,所以才要刻意避開和燕世子朱高熾的接觸,畢竟現在朝堂雖然平穩,但很多人還是猜到了朱允炆讓大哥徐輝祖去宣府巡檢邊防這一舉措背後縮蘊含的意義。
徐增壽作為五軍都督府的都督,手握兵權,避嫌就很重要。
要不然如何獲得朱允炆的信任。
而徐膺緒沒有這種壓力。
他是尚寶司卿,一個文官而已,手上並沒有可以影響到政治格局的實際權力,和自家外甥吃吃飯喝喝酒,只要不說出格的話,建文帝也說不得什麼。
朱高熾起身,“舅父,我餓了。”
徐膺緒起身,看著艱難起身的朱高熾,樂呵呵的上前攙扶,“殿下,別怪我這個當舅舅的倚老賣老,你呀,還真得多動動,學學你兩個弟弟。”
咱家這大外甥確實太胖了。
得減肥。
朱高熾深以為然,道:“我也有此想法,打算近些日子開始減肥。”
必須減肥。
否則就算過了靖難這一關,也會因為外貌和體質多病的問題,被朱棣嫌棄,導致一輩子過得窩窩囊囊——老朱家的人,真有個以貌取人的臭毛病。
不說仁胖胖。
比如建文二年的一甲狀元,本來應該是江西老表王艮,結果朱允炆殿試的時候一看,王艮長得有點醜啊,這相貌成為朕的第一科狀元郎,有損我大明官方形象,於是王艮成了榜眼。
不過朱棣殺進應天后,王艮第一個以身殉國。
建文以貌取人,王艮卻未以勢取國。
諷刺的很。
小說《忤逆不孝》試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