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本小說,名為《忠誠值拉滿,模擬戰爭我穩贏》,這是部歷史腦洞類型小說,很多書友都喜歡寧易等主角的人物刻畫,非常有個性。作者“恨不得撞牆”大大目前寫了286376字,最新章節第130章 自汙,連載中,喜歡這類小說的書友朋友們可以收藏閱讀。
一、作品簡介
強烈推薦熱門小說《忠誠值拉滿,模擬戰爭我穩贏》,這本小說的著作者是恨不得撞牆,主角是寧易。主要講述了:寧易不敢模擬。因為這種大型戰鬥模擬,肯定會花光他全部的忠誠值。之後他就什麼都幹不了。他重新找到那些傷員,又仔細詢問了一遍最近的戰況。因為知道了結果,此前一些被忽視的東西變得清晰起來。一個答案漸漸浮出水……
二、書友評論
豪堪,不想別的系統文那樣上來送兵送人,而且系統的作用主要是警示模擬,戰陣上的描寫還可,就是時間跨度還是清晰列出來比較好
這書遲早要火的,就是多寫點戰爭的,戀愛的少寫點。番茄還沒有戰爭加模擬器的,你是第一個。
邏輯清晰,男主也很對胃口,希望可以多更些,不要搞多女主,有沈小姐就夠了
挺不錯的,目前(前五十章)沒有硬拖劇情的毛病。
寫的不錯,保持後面會火的,戰鬥場景可以描寫細緻點
三、作品賞析
寧易不敢模擬。
因為這種大型戰鬥模擬,肯定會花光他全部的忠誠值。
之後他就什麼都幹不了。
他重新找到那些傷員,又仔細詢問了一遍最近的戰況。
因為知道了結果,此前一些被忽視的東西變得清晰起來。
一個答案漸漸浮出水面:突竭斯人是故意的,他們在玩誘敵深入的把戲。
面對他無意中流露出來的擔憂,傷員們全都覺得沒有必要。
“韃子只會偷襲,正面作戰根本不行,他們不是我們的對手。”
一位受傷的隊正這樣說。
連傷員都這麼認為,可見楚軍上下,瀰漫著何等盲目的樂觀情緒。
但誰要小看遊牧民族的戰鬥力,誰就會付出慘重代價。
前世的白登山之圍、土木堡之變,就證明了這一點。
現在兩支大軍還在群山之間追逐。
崎嶇狹窄的地形,限制了突竭斯人的機動性。
可一旦出了燕山山脈,蠻族騎兵的優勢將會成倍增加。
大楚的步兵,恐怕很難抵擋騎兵的衝鋒。
還有就是糧草。
和劫掠成性的突竭斯人相比,楚軍更依賴後勤。
而隨著戰線不斷向北推進,楚軍的後勤線越來越長,也越來越脆弱。
端州城就是楚軍後勤線上的一個重要節點。
寧易就親身感受到,楚軍後勤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十萬大軍每天都會消耗天量的糧食。
燕西之前經歷了突竭斯人的劫掠,後勤系統早就崩潰。
這些糧食都要從燕中和燕東運來,再由端州城轉運到前線。
每天都有數個車隊從城裡出發,滿載著箭矢、糧食等物資,奔赴前線戰場。
如果楚軍進入平原後,後勤被切斷,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他越想越怕,當即便給陸洽寫了一封信。
在這封長信裡,他將自己的判斷詳細說了一遍。
他以晚輩的口吻,懇請大提督放棄追擊,即刻回師。
即使繼續追擊,也萬不可離開山區。
還要保護好後勤線和水源。
一天之後,陸洽給他回信了。
陸洽在信裡把他劈頭蓋臉罵了一頓。
稱他狂妄自大,動搖軍心,不許他再妄議軍事,要他好生待在後方,等自己回來後再找他算賬。
寧易一片好心,卻換來一陣臭罵,他心裡委屈,卻並不怨恨陸洽。
陸洽是長輩,又身在局中,情有可原。
但陸洽可千萬別出事啊!
他還要成為一代軍神,擁有萬千忠誠部下。
陸洽是他在軍中唯一的依仗,萬萬不容有失。
寧易無奈之下,又趕緊給樊川寫了一封信。
在給陸洽的信裡,他言辭謙卑懇切。
對於樊川,他就沒這麼多講究了。
他告訴樊川,燕山大軍必敗無疑。
而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他要求樊川,必須護送大提督往端州方向撤退。
他將在汶水接應他們過河。
派快馬將信送走之後,他心裡還是很不踏實。
可又不知道還能做什麼。
自己雖然有系統,但也只是能提前知道會發生戰事。
他本質上還是個普通人。
並不比這個時代的普通士兵強多少。
他記起來,前世有一支軍隊,在作戰之前會召開軍事民主會,發動幹部戰士出主意、想辦法。
於是,他也將手下的哨長、隊正們,全召集起來一起商議。
這些基層軍官基本都是傷愈的老兵。
每個人的軍中資歷都比他深。
他給出的題目,把這些老兵都嚇了一跳。
“如何挽救燕山大軍?”
眼下燕山大軍風頭正盛,攻勢正猛,幾乎是壓著韃子打。
只有腦子抽了的人,才會覺得燕山大軍需要挽救。
但寧易一條條地給出自己的理由:
燕山大軍雖然號稱十萬,但真正的主力,也就是三萬多衛軍和不到一萬的邊兵,其他都是輜重兵、後勤兵等輔兵,在戰兵數量上,並沒有絕對優勢;
突竭斯騎兵此前席捲燕西,後來只是在端州城下稍微受挫,實力未損,但現在面對以步兵為主力的楚軍,卻每戰皆北,前後迥異,其中必然有詐;
突竭斯人自西而來,現在為什麼要向北撤?原路返回,有北梁人接應,不是更好嗎?只能是北面更適合他們設伏;
戰事爆發已經快一個月了,北梁人的主力在哪裡?不可能主人在前面衝鋒陷陣,狗在後面看戲,他們一定在憋什麼大招;
還有後勤問題……
還有軍心問題……
漸漸地,所有人的臉色都凝重起來。
他們都是在突竭斯人手裡吃過虧的。
他們曾像狗一樣被韃子攆得到處跑。
他們的隊旗、哨旗被敵人繳獲或損毀,成為無建制的散兵。
他們知道韃子騎兵的厲害。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同寧易的判斷,認為大軍恐怕正在落入韃子的陷阱之中。
但即使接受了這一點,大家商議的結果卻是,寧字營什麼都做不了。
因為力量相差過於懸殊。
如果寧字營有一萬人,也許能影響戰局。
但一千一百人,恐怕連朵浪花都翻不起來。
不過,雖然救不了燕山大軍,但如果楚軍真的潰敗,寧字營還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
比如加固城防。
只要端州城釘在這裡,突竭斯人就不敢大舉南下或東進。
等楚軍再次反攻的時候,端州城又是一個最有力的支撐點。
“如果參軍認定大軍很快會潰敗,那端州城裡的糧草輜重,就不能再往前線送了。”
一個叫竇懷仁的哨長語出驚人。
他認為必須將這些物資扣下,以備可能再次發生的守城之戰。
但這是違抗軍令。
被查實後是要砍頭的。
大家商議之後,還是先決定先找各種藉口拖延。
等形勢明朗之後,再扣下這些物資。
另一個哨長褚景崇則提議,往汶水以北派出斥候,以及時掌握事態變化。
這個寧易同意,並且決定親自帶隊。
這一決定遭到眾人強烈反對。
“參軍是主將,不能輕易離開駐地。”
“要加固城防的話,還需要參軍主持大局。”
褚景崇則直言不諱:“斥候可不是光勇武就行,參軍根本就不專業。”
但這個時候,寧易又不講民主了,執意要親自去。
城防的事,有手下這些老兵就夠了,他留下沒多大的用。
至於斥候,他雖然不專業,但他有系統啊!
起碼可以預知戰鬥,提前規避。
他的營總共就十幾匹戰馬。
一個夥的斥候,是從一千多人中精挑細選出來的。
個頂個的金貴。
要是都折在汶水以北,可夠他心疼的。
會後,他指派資歷最老的竇懷仁,替他主持城防。
他自己則帶著斥候隊立刻出發。
兼任斥候隊長的褚景崇也一同前往。
到達汶水邊時,他又突發奇想。
“能不能到上游築壩蓄水?等韃子過河的時候,再掘開放水,水淹韃子,還能將他們截成兩段。”
但褚景崇搖頭。
“參軍想法是好的,但築壩需要發動大量民夫,而且沒有十天半個月,很難築成。”
十天半個月?
那黃花菜都涼了。
寧易只能放下這個念頭。
他最後嘆了口氣,然後騎著馬,帶著十一個忠誠的部下,踏過浮橋,走向了汶水對岸。
小說《忠誠值拉滿,模擬戰爭我穩贏》試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