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文學
百萬書友的精神家園

太子朱標:吾弟當為堯舜朱棣朱元璋,太子朱標:吾弟當為堯舜小說免費閱讀

主角朱棣朱元璋的小說《太子朱標:吾弟當為堯舜》是近期不可多得的佳作,書荒的小夥伴不要錯過,主要講述了:奉天殿,俗稱金鑾殿。大殿之中,百官顫抖。朱元璋那冰冷的目光不斷掃視眾人,群臣裡,僅僅幾人敢於抬頭對視,但也都是大氣不敢出。此時的朱元璋,身穿一襲明黃色龍袍,盤領窄袖,前後及兩肩各繡有金織盤龍,頭戴翼善…

太子朱標:吾弟當為堯舜朱棣朱元璋,太子朱標:吾弟當為堯舜小說免費閱讀

《太子朱標:吾弟當為堯舜》免費試讀第7章 李善長

奉天殿,俗稱金鑾殿。

大殿之中,百官顫抖。

朱元璋那冰冷的目光不斷掃視眾人,群臣裡,僅僅幾人敢於抬頭對視,但也都是大氣不敢出。

此時的朱元璋,身穿一襲明黃色龍袍,盤領窄袖,前後及兩肩各繡有金織盤龍,頭戴翼善冠。

來回踱步,審視著眾人。

自朱元璋五十歲起,也就是洪武十年,他便是很少走動,每天只是端坐龍椅,傾聽著大臣的奏章,批閱著奏摺。

但今日他如此活動,眾人都心知肚明,並非健胃消食,有幾個膽大的臣子,微微抬頭偷瞄一眼,只見朱元璋面若寒冰。

眾人心裡焦急,等候半天也不見馬皇后出現,若是馬皇后在此,至少也能安撫陛下。

若是隻有馬皇后不在也就罷了,太子參政多年,一直以仁德待人,其品行無人不為之誇讚。

可今天就連太子朱標也不在,諸位大臣隱約間都猜到了什麼,紛紛面如死灰。

上朝前,朱元璋早已吩咐朱標,一定要看好馬皇后,他知道以自家妹子的仁慈心,遠遠起不到震懾人心的效果。

殊不知在朱標到達乾清宮後,只見馬秀英端坐,絲毫沒有想要去救一救諸位大臣的意思……

朱元璋手持玉如意指著前方,不停的左右移動:“怎麼?今天都啞巴了?”

朝堂上眾人皆知沉默不語,面面相覷,還能怎麼說?

文官集團的最高長官,左丞相胡惟庸都被關押進昭獄了,我們這些臣子還能怎麼說?

明朝的中書省是設立了左右兩相的,最早的左相徐達,最早的右相李善長。

二人相互制約,達到了一種“以文官治武將,以武將約束文官”的一種微妙平衡。

這也是朱元璋引以為豪的帝王心術。

自古以來,左和右的鬥爭沒有停止過。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大多數情況下還是以右為尊,意見不同叫意見相左,不三不四叫旁門左道。

官員的升遷叫右遷,貶官叫左遷。

有詩云:《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偉人有云:“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但咱們朱元璋同志的大明王朝不一樣,一反前制,設立左相國,左從相,左柱國,通通比右大。

但如今,文官集團的首領,淮西集團的現任龍頭都進去了,誰人敢說話。

“哼。”朱元璋鼻子裡發出一聲輕輕的哼聲。

“汪廣洋,咱要你說說這胡惟庸是怎樣個大奸大惡。”

他走下臺階,走至一名身著上等絲綢所制緋紅色朝服,長髯官員面前。

朝臣們順著朱元璋的聲音望去,那個男人曾是大明丞相。

洪武四年,李善長因病辭官,朱元璋提拔汪廣洋為右相,隨後被貶嶺南,洪武十年,再度拜相,然而沒過多久,再度被貶。

只見中年男人嘴角抽搐了一下,顫顫巍巍的開口:

“胡惟庸專權跋扈,不思皇恩,應當……應當誅九族,清算同黨。”

話音剛落,所有人的目光皆是齊刷刷的看向他。

朝臣們對於數次被貶卻又兩度拜相的汪廣洋感情複雜,既不想沾染是非,又總能覺得他還可以再拜丞相。

但如今這話什麼意思,謀逆的是左相,建議株連同黨的是右相。

明面上大家不說,和和氣氣的,暗地裡誰不知道當今朝堂分為兩大派系。

以李善長為代表的淮西集團,多以勳貴為主。

以劉伯溫為代表的浙東集團,所以文臣為主。

從爵位上看,淮西集團六大國公,根本不是誠意伯這等爵位所能抗衡的

但偏偏事實是在洪武初年的很長一段很時間內,浙東集團對於淮西集團都是呈現出一個壓倒性的勢頭。

這背後隱隱有著朱元璋的影子……

而汪廣洋不屬於浙東集團,不屬於淮西集團,這種無黨派的人對於任何皇帝來說都是一把好刀,對於朱元璋來說亦是如此。

朱元璋笑了,重重的拍了拍汪廣洋的肩膀:

“就按你說的做。”

滿朝朱紫官員皆是倒吸了一口涼氣,不敢去想事態會如何發展。

前車之鑑不少,人人自危。

正當眾人沉默之時,奉天殿外的一名太監扯長了嗓子喊道:

“韓國公李善長請求覲見——”

這一嗓子瞬間吸引了眾臣的目光,他們之中,不乏面色蒼白、神情凝重者,紛紛抬首,目光穿越殿門的縫隙。

淮西集團的真正首領,大明開國的第一元勳。

他來了。

一襲紅袍的李善長捋了捋鬢角,輕捋鬢邊銀絲,步伐穩健而有力,緩步踏入殿中。

即使他已有六十六歲的高齡,但他依舊這般堅定的走著,亦如二十六年前的相遇。

胡惟庸是李善長的學生,胡惟庸是李善長的黨羽。

不少人已經開始擔憂這位開國元勳的下場,對李善長的未來充滿了憂慮與不安。

有熙熙攘攘的聲音響起:

“李大人不會是胡黨的!”戶部主事手持笏板,鼓起勇氣邁步諫言。

“李大人公忠體國,不會是胡黨的!”一人語氣激動。

……

在言語風暴中的兩位主人公並沒有在意這些,彷彿聽不到百官的諫言。

朱元璋此時已經高坐龍椅之上,看著跪在下方的李善長。

“罪臣李善長,有負皇恩。”

李善長跪著,磕頭而後看著龍椅上威嚴無比的朱元璋。

此言一齣,朝堂之上頓時陷入一片死寂,百官面面相覷。

有負皇恩這四個字的分量太過沉重,不用明說,大家都隱約間猜到了什麼。

汪廣洋則是汗流浹背,他擅長揣摩聖意,他深知,此番舉動意在削弱日益強大的淮西集團勢力,但他並不想將矛頭真正指向這位老人。

朱元璋與李善長的君臣和睦,在外省民間早已傳為佳話,若因自己的一時之謀而使其蒙冤受難,那他汪廣洋必將成為後世口誅筆伐的對象,遺臭萬年。

朱元璋審視著下方的李善長,緩步離開龍椅:

“韓國公何出此言。”

李善長心知肚明,這件事無論如何也和自己脫不了干係,更重要的是,自己太長壽了。

“數月前,逆賊胡惟庸在臣府上喝多,無意間說出此事,臣,臣只當是酒後胡言亂語。”

“臣知瞞不報,難逃其咎,請聖上治罪。”

李善長眼眸溼潤,看著朱元璋,幾十年前二人未有君臣之別,皆是惺惺相惜,相見恨晚。

朱元璋看著眼前這位小病不斷,大病不生的開國第一元勳,久久不語。

殿內似乎在醞釀著一股風暴。

殿外,太監再度拉長嗓子:

“燕王殿下請求覲見。”

小說《太子朱標:吾弟當為堯舜》試讀結束!

繼續閱讀

評論 搶沙發

登錄

找回密碼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