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九千岁外孙》最近非常火,这本小说的主角杨报国魏忠贤人气很高,主要讲述了:杨报国开口要人,御前作的太监满口答应,放了几名工匠回家收拾行李。工匠属于匠籍。匠籍掌握在官府手中。每年有两个月要到官府服役,同时免除其他的税赋,其余的时候才为自家干活。只是匠户不能轻易离开当地,除非官…
《九千岁外孙》免费试读第四十六章 长远布局
杨报国开口要人,御前作的太监满口答应,放了几名工匠回家收拾行李。
工匠属于匠籍。
匠籍掌握在官府手中。
每年有两个月要到官府服役,同时免除其他的税赋,其余的时候才为自家干活。
只是匠户不能轻易离开当地,除非官府另有安排。
这也不算什么。
比起元朝的奴隶身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从古至今,技术都属于管控范围,不会轻易的放手。
但是大明两百余年下来积弊日盛啊,加上天灾人祸,经济破产就是最大的问题。
所以匠户的日子越来越苦,不但卫所军户大量逃亡,匠户也在大量的逃亡。
御前作最初的时候,挑选的最好的工匠,待遇也是最好的,工匠们都愿意来内廷做事。
可现在不行了,几名工匠虽然不太满意杨报国开的报酬,却总比呆在御前作要强。
他们都是有家有口的人,上有老下有小,不像有些工匠,能跑的早就跑了。
既然跑不了,那也就只能老老实实的等着去顺义县。
和工匠们约定了日期,让他们去魏府安置,回头自己一起带去顺义县。
杨报国然后才离开。
去了内廷。
……
京城各部衙门坐落于皇城南边承天门外,东厂是用来监视各部的,所以设立在偏僻的地方,在东面的东安门外。
杨报国来到了东厂。
不久。
霍政急匆匆的跑来,看到坐在院子里的人,连忙拱手抱拳行礼,“千户。”
杨报国打量着庙里的岳飞像。
东厂的太监供奉岳飞。
李伯升调到东厂高升后,举荐了两个人,一个叫做孙云,一个叫做霍政。
李伯升说这两人做事可靠,于是杨报国大手一挥,这两人也跟着李伯升到了东厂。
不想大动干戈,所以杨报国没有让人告诉李伯升自己来东厂了,只让人找来霍政。
杨报国接触过这两人。
孙云做事比较直,霍政性子更灵活些,所以杨报国准备让霍政去帮自己办件事。
“有件事我想让你帮我跑个腿,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杨报国询问。
霍政没想到这位威风八面的千户会单独找自己,心情忐忑,听到问话后,毫不犹豫的回道:“为千户办事,属下在所不辞。”
杨报国点点头。
没有意外。
以自己现在的身份和威望,多的是人愿意为自己跑腿,自己还不一定看得上。
“我听工匠说,福建有个叫做陈振龙的商人,此人从盘踞海外吕宋的红毛人手里带回了一种农作物叫做番薯。”
“听说他已经在家乡种植了多年,你去一趟福建找到此人,同时把此物带回来。”
陈振龙是番薯之父。
清乾隆年间,番薯已推广到全国大部分地区。
到了清道光年间,福州人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纪念这一成功的引进。
杨报国以前看过一段资料。
因为比较新奇,所以印象很深。
香港科技大学龚启圣的研究认为从十七八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清朝粮食增量的百分之五十五是由于三样来自美洲的农作物所致。
为大清的番薯盛世提供了又一证明。
杨报国继续交代,“还有一物叫土豆,应该在沿海地区出现,有些官员写的笔记里,就有此物。”
霍政听完后,不由半信半疑。
天下竟然还有如此神奇的农作物?
面对霍政的怀疑,杨报国则满脸肯定。
番薯和土豆这玩意嘛,懂的自然懂。
西方落后的农业种植方式,就是靠着这玩意提高了他们的粮食产量,为西方人口大增长提供了条件。
包括俄国人入侵西伯利亚,靠的也是此物。
连俄国有名的名画,就是俄国农民吃土豆的场景。
当土豆发生了灾害,爱尔兰人差点饿的灭绝了,以前爱尔兰人可没有土豆种,说明土豆彻底淘汰了他们原来的农作物。
这两样高产抗旱抗瘠但易种植易耕种的农作物,如果不是效果惊人,西班牙人又何必万里之遥带上此物来种植。
来自新大陆的高产作物,都是万历朝开始引进国内,但是最初种子少,就像陈振龙只偷带回了几颗薯藤。
百姓们又不认识此物,也没见过种植后的模样,所以不懂正确的耕种。
真正小范围的普及是崇祯末期到清朝初期。
比如康熙十八年,福建松溪县志里就记载,县府刊布文告,晓谕民众种植土豆。
说明到了这个时候,地方上已经熟悉了如何耕种此物,并且随着多年来的种植扩张,已经具备了全县普及的粮种。
然后。
番薯和土豆以非常快的速度普及清朝全国,开始有大量的地方志纷纷记载此物。
也从蔬菜的地位,上升到了主粮。
作用大不大,现实结果已经证明。
这些都是杨报国的杀手锏,用来与天斗的利器之一。
否则人口这么多,而粮食却大幅度减产,那么哪怕自己使用了如何冷酷的手段,也无法满足巨大的缺口。
想要解决马尔萨斯陷阱理论的社会问题,要么减少需求,要么增加社会资源。
减少需求,就是未来清初所做的事。
从北屠到南。
从东屠到西。
从物理上破解了这个大难题。
杨报国肯定是不会这样做的,那么就只能从增加社会资源方面入手。
自家千户交给自己第一件差事。
霍政不敢怠慢,甚至专门去拿了纸张来记下来。
见到此人严谨的态度,杨报国越发高兴,果然如李伯升所言,做事靠谱。
“你带上一些人手,有什么要求尽管开口。”
霍政想了想,慎重起见,决定还是要一点东西才行。
“因为要去南方,情况也不熟悉,万一出了事,一来一回太过耽误功夫,如果有内廷的批条,请南京镇守太监照顾一二,属下就不怕麻烦了”
“这件事好办。”
不就是一张条子么,南京镇守太监虽然在地方上耀武扬威,但在内廷面前却得乖如绵阳。
如果能顺利获得这些农作物,杨报国才有信心通过几年的试种培育,然后大规模的种植,看能否让京畿的灾民熬过去。
番薯和土豆虽然抗旱,不代表不需要水。
能不能成功,杨报国也不敢打包票。
小说《九千岁外孙》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