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本寶藏小說《一道西湖醋魚,拯救美食荒漠》,小說的主人公是史蒂芬周,主要講述了:“你是說,豉油?”一直在攤位前默默觀看的汪壽泉忍不住開口問了句。見他主動開口,史蒂芬周看了他一眼,心中暗笑。終於忍不住了嗎?“對。”史蒂芬周點了點頭:“黑豆豉油,黃豆醬油,以前官醬園主要生產的是豉油。…
《一道西湖醋魚,拯救美食荒漠》免費試讀第39章:杭州人居然是吃辣鼻祖?!
“你是說,豉油?”
一直在攤位前默默觀看的汪壽泉忍不住開口問了句。
見他主動開口,史蒂芬周看了他一眼,心中暗笑。
終於忍不住了嗎?
“對。”
史蒂芬周點了點頭:“黑豆豉油,黃豆醬油,以前官醬園主要生產的是豉油。
後來合併改國營,建立工農釀造廠以後,因為物資有限,黑豆都被拿去做豆豉了,供應量跟不上,就轉用黃豆釀醬油了。”
汪壽泉默默的聽著史蒂芬周的解釋,面無表情,心中卻滿是疑惑。
官醬園合併工農釀造廠,改生產工藝的事,已經是他年輕那會兒的事了。
那會兒還是八十年代,這小子別說出生了,他爹估計都還是個半大小子,他是從哪兒知道這些事的?
沉默片刻,他開口糾正:“我們這裡不叫黃豆,叫大豆。”
“一回事,都是一個東西。”
史蒂芬周淡淡一笑,沒有在意,就看向了方玲。
方玲已經按照他的要求,把盆中的醬油攪拌均勻了。
讓方玲把調好的醬油倒進了一口新的不鏽鋼湯桶裡後,史蒂芬周就吩咐:“用來澥醬的醬油是需要熬製的,熬製的時候需要加入一些香料來增香。
我告訴你怎麼配,你用電子秤稱好,香葉5克,小茴香5克,桂皮7.5克,八角7.5克,山奈7.5克,甘草7.5克,白豆蔻7.5克,草豆蔻7.5克,香果5克,一共是60克的香料。
這些香料是熬兩斤複合醬油的用量,你如果要多熬或者少熬,就按照比例增減用量就可以了。”
看著方玲配著一樣樣的香料,汪壽泉眼神微凝。
複製醬油他也會熬,配方和這小子說的大差不差。
由此判斷,這小子教的應該是真的。
但是,只是個油炸臭豆腐而已,有必要這麼麻煩麼?
他倒不是瞧不上臭豆腐,他在天外天的菜單上也有臭豆腐,而且賣得挺不錯。
但也僅僅是不錯而已。
這種食物做得再好,也就是個路邊小吃而已,上限很低。
哪怕是放在天外天這種級別的餐廳裡,也只能當個佐餐的小菜,上不了席面。
在這種小吃上花費這麼多心思,有意義嗎?
然而,直播間裡,很多觀眾卻並不這麼想,反而都在認真的記著筆記。
“豆蔻是多少克來著?”
“我只記了五種,誰記全了,能不能在公屏發一下?”
看到直播間裡觀眾熱情很高,史蒂芬周就又把配方說了一遍,才補充:“複合醬油的用途很多,可以炒菜,可以燉肉,可以炒飯,也可以拌麵拌飯。
但是不同的用途,用料和配比也不一樣,各個廚師的配方也不一樣。
我教你們的這種配方是比較適合炒甜醬,配臭豆腐吃的,另外也可以蘸餃子吃。
但做其他的就不太行了,最好不要亂用。”
聞言,直播間觀眾紛紛發著彈幕詢問。
“那做其他的菜,怎麼配複合醬油啊?”
“有沒有能拌涼菜的?我怎麼都調不好拌涼菜的汁。”
“怪不得去店裡吃飯,總感覺店裡的醬油特別香,尤其是我家小區門口的那家煲仔飯店用的醬油,拌飯不配菜我都能吃三大碗!”
“撈汁海鮮用的也是複合醬油吧?該怎麼配啊?”
看著刷屏的彈幕,史蒂芬周笑著打趣:“怎麼?想一口氣吃個胖子啊?就連臭豆腐的醬你們都沒學會呢,就急著想學別的?
不要貪心,穩紮穩打,慢慢來,想學就點點關注,以後肯定會教你們的。”
聽他這麼說,直播間觀眾都被逗樂了,也不再繼續追問,紛紛發著彈幕開起了玩笑。
“原來是想騙關注!可惡,被你騙到了!關注了!”
“已經關注了,我打算學會以後,也去擺攤賣臭豆腐去!(狗頭)”
安撫好觀眾,史蒂芬周就回頭讓方玲把配好的香料泡在水裡,洗了洗上面的塵土。
隨後又放進了一碗黃酒裡浸泡了起來,目的是為了讓酒精加速香料出香。
汪壽泉看著史蒂芬周和方玲一個說,一個做,一絲不苟的操作過程,表情卻越來越凝重。
從史蒂芬周教的這些備料細節和處理方式來看,這小子絕對是專業的,而且絕對是經過名師指點。
可這樣一個名師弟子,為什麼要在街頭教一個普通女孩炸臭豆腐呢?
看著史蒂芬周面帶微笑的樣子,他心中卻越來越不安,冥冥之中有種猜測,卻始終猜不透問題所在。
灶臺前,方玲已經把醬油燒開了。
隨後,史蒂芬周就讓她把香料都裝進了一個紗布包裡,放進了湯桶中,轉小火慢慢熬煮了起來。
拿起湯桶的蓋子,史蒂芬周把蓋子蓋在了湯桶上,一邊解釋:“複製醬油要用小火慢熬,把醬油的生味去掉,把香辛料的味道熬出來,融入進去,這個過程,最好是在三個小時。”
“啊?三個小時?”
方玲吃了一驚:“那不得熬到晚上去了?”
“你自己熬,最少要用三個小時,但有我在,一個小時就夠了。”
史蒂芬周笑著說了句,手依然按在湯桶蓋子上,沒有拿開。
“為什麼呢?”
方玲不解。
就算廚藝有高低,但總不可能廚藝高的人,做菜就能更快成熟吧?
“這你就別問了,趁著這個時間,你先把辣醬炒出來吧!辣醬比較簡單。”
史蒂芬周沒有解釋,只是衝她吩咐,而手還是按在鍋蓋上。
廚藝高低當然不能影響食物成熟的速度。
但如果他會九陽神功呢?
在電影世界裡,他在食神大賽上,就用九陽神功加速過佛跳牆的成熟。
他現在的功力和那時候比起來差得遠,但讓醬油熬製的過程稍微加速一些,還是沒問題的。
聽他這麼說,方玲也就不多問了,而是回身準備起了辣醬的材料。
她從攤位下方抱出了一罈辣醬,揭開封口,倒進了不鏽鋼大盆裡。
一股鹹辣的辣醬氣味頓時飄散了開來。
嗅到這股氣味,史蒂芬周點了點頭:“不錯,是淳安辣醬,醬豆的味道很明顯。”
辣醬的歷史比甜麵醬短得多,因為辣椒傳入國內也才不過區區幾百年而已。
鏡頭拍攝著盆中的辣醬,直播間裡頓時飄起了不少彈幕。
“這辣醬一看就不好吃。”
“要說辣椒醬,還得看川渝,郫縣豆瓣醬全國聞名,這種辣醬聽都沒聽過。”
“湖南辣椒醬才是最好吃的,不服來辯!”
“天津的蒜蓉辣醬也不差啊?”
“江西人笑笑不說話,靜靜的看著你們裝逼。”
對於吃辣能力的高低,很多地區的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直播間裡很快就掀起了一場關於辣醬的辯論。
看著刷屏的彈幕,史蒂芬周笑著開口:“每個省份,吃辣口味的深淺都不一樣。
但辣椒最早傳入國內,就是從浙江一帶沿海地區的海上商道進來的。
杭州是最重要的樞紐,所以從這個路線傳進來的辣椒叫杭椒。
國內關於辣椒最早的文獻記載,就是明朝萬曆十九年,也就是1591年,一個叫高濂的杭州人寫在《遵生八箋》裡的。
其中的《燕閒清賞箋·四時花紀》裡記載了106種觀賞植物,其中就包括辣椒。
他記的是‘番椒,叢生白花,子儼禿筆頭,味辣色紅,甚可觀’。
從記載裡的外觀來看,那就是今天咱們吃的杭椒,而且高濂是嘗過的,知道它的味道是辣的。
所以,從文獻記載的角度來講,國內最早吃辣椒的就是杭州人高濂。
也就是說,杭州人才是最先開始吃辣的。”
他這一番話出口後,直播間裡頓時都被問號刷屏了。
“???”
“????????”
“主播你在逗我?”
攤位前,汪壽泉也聽懵了。
他作為杭幫菜掌門人的兒子,也幹了一輩子廚師,卻還是第一次知道,杭州人居然是吃辣鼻祖?!
小說《一道西湖醋魚,拯救美食荒漠》試讀結束!